鲁迅小时候的故事50字_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正能量故事  点击:   2016-06-08

  参考一:

  公元1881年9月25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却诞生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鲁迅。他的出生给绍兴城(浙江省)东昌坊口的周家带来一片欢腾。

  实际上鲁迅的本名并不是这个,是他的祖父周福清给他取的。周福清是这个小康人家的大家长,这个小男孩出生的时候,他正在京城做官,当抱了孙子的喜讯传到他耳朵里时,恰好有一位姓张的高官来访,于是就给这小婴儿取了个乳名叫阿张,学名是樟寿,字豫山。但是之后发现,“豫山”的发音和“雨伞”接近,容易引起笑话,也不太好听,就又改为豫才。到了1898年的时候,他长大了,要去南京求学,又改名为周树人。

  鲁迅出生的年月正处于清朝统治即将瓦解的时期,其时黄昏气息浓郁。保守落后的古老中国,被外国列强侵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耸立在北京城里的爱新觉罗皇室的金銮宝殿,也已经不可挽回地快要崩塌了,主宰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就要走到了尽头,在中国大地上,正酝酿着新旧时代的大交替。

  鲁迅所处的家庭正如同清朝的统治在一步一步走向衰败,其辉煌已成为历史,但是还没有完全破落。周家原来住在湖南道州,本来都是种地的普通农民,之后不断发家致富,有了很多土地,就成了大地主,再之后迁居到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经是第14代了。

  绍兴是我国东部近海的一座城市,也是古代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之一。那里河网纵横交错,土地肥沃,素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在城郊不远处,有兰亭、鉴湖、会稽山、大禹陵等古迹,是一个风光秀丽、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绍兴古代被称为“报仇雪耻之乡”。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曾在那里卧薪尝胆,艰难地复国。之后那里又出了陆游、王思任这样有民族气节、顽强斗争的著名人物。

  鲁迅的家庭在当时的绍兴来说,还算一个比较体面的家庭,还有水田几十亩和一些房产,他的祖父在京城做官,是个丰衣足食的安康之家。他家的住宅是一所聚族而居的朝南的大宅院,一进大门,走过铺着土板的天井,就是一个挂着“德寿堂”匾额的大厅,两旁的柱子上,还写着一副对联:“品节泽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从大厅进去,是一方块天井,再往里走。北面有几间狭小的楼房,这是鲁迅一家的住所。楼下两边的一间,是鲁迅的祖母和保姆长母亲居住的,东边的那一间,用木板隔开,前半间是吃饭和会客的地方,后半间就是鲁迅父母的卧室。

  这个家里的顶梁柱是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字介孚,进士出身,被皇上经过殿试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又被派到江西金溪县做知事,在那里当官的时候,正因与知府不和,最后被免职了。在这之后,不得不卖掉田产,到京城买了一个内阁中书的小小官职。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母亲给鲁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鲁迅有必须的影响。保姆长母亲和鲁迅朝夕相处,她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但也有许多迷信观念,满肚子繁琐礼节。她钟爱给小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长毛”(太平天国的军队)的传说,说得绘声绘色很能引起小孩子的兴致。使幼年鲁迅对诬蔑太平天国的宣传产生了怀疑。

  还有一次,鲁迅从一个远房叔祖玉田老人那里听说,有一部叫《山海经》的书,上方有许多稀奇而好看的图画,他很想得到。虽然长母亲不识字,但对小鲁迅念念不忘的东西还是记在心上了。大约10多天或者1个月后,她探亲回来,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他,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高兴得全身都颤抖了,赶紧接过来,打开一看,啊!多么怪诞和神奇的世界呀:人面的兽,龙头的蛇,独角的牛,三脚的鸟,还有那掉了头还“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拿着盾牌与斧头狂舞的怪物“刑天”……鲁迅不禁在这美妙的世界中陶醉了,也被这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感动了,使小鲁迅深深地记住了劳苦人民的哺育。

  在鲁迅幼年生活里留有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位先生,他就是鲁迅最早的师父。据说鲁迅生于旧历8月3日,和“灶司菩萨”同天,出生那年又是闰年,而且出生时的胎包质地薄,俗称“蓑衣包”。老人们都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少,将来必须有大出息,就怕难以养大。于是家里人替他去向菩萨“记名”,就是说,报了名,算是“出家人”了。不仅仅如此,在不到1岁时,还把他抱到寺院,拜龙和尚为师,意思是舍给寺院了,但并非真的去当和尚。做和尚的人自我认为将来能成佛,很高超,但读书人却认为他们不会做官,无家无室,是下贱之辈,因此孩子拜和尚为师,鬼怪也就不来搅扰了。由此得了一个法名“长庚”,也就是长寿的意思。龙师父对人和气,不教鲁迅念经,也不教佛门规矩。从龙师父那里鲁迅得到他一些有益的启示,因此直到晚年,还深情地怀念着他,并尊称他为自我的第一个师父。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是个很有才华的秀才,他对鲁迅的管教是严厉的,同时也是深沉的。

  虽然父亲的爱是严酷的,但正是这种严酷的爱,和他在远方的祖父的严格教诲,使鲁迅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博览群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为他日后创造咱们民族的文学艺术高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7岁时,鲁迅就被父亲送进私塾。跟远房的叔祖父周玉田领悟《鉴略》,这位老人藏书很多,像绘图本的《山海经》和《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这些印着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的书,最使鲁迅神往。但是他的祖父认为孩子上学,就应先有一些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因此要鲁迅读的书,头一本就是《鉴略》。他常说,这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正因能够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之后鲁迅又去和另一个性情乖僻,也是本家远房叔祖辈的周子京领悟。这个人正因屡试不第,神经有一点不正常了,他以前把“蟋蟀”解释为“虱子”,被族里的人笑话。正因这个奇特的解释,鲁迅就从那里退学了。这两个私塾都在周家合族而居的新台门里。

  12岁时,鲁迅离开新台门,到绍兴城里最著名,也是最严厉的三味书屋领悟,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他的老师是有名的方正博学的老秀才寿镜吾先生。

  先生对鲁迅很好,有一次鲁迅家里的人病了,要用10年的陈米来做药引。鲁迅正为此大费脑筋的时候,寿镜吾知道了,第二天就身穿长衫,背了一袋陈米到鲁迅家里来,使鲁迅深受感动。

  他对学生的要求严格,教育方法还是封建的老一套,除了背书、听书、习字、对课,不让学别的,甚至不让看有图画的本子,但活泼的孩子们往往背地里不听那一套。那时鲁迅爱画画儿,用一种叫“荆门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孔孟的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很不少,最成片段的是《荡寇态》和《西游记》的绣像。

  小鲁迅用压岁钱为自我买书。个性是他心爱的画谱、画册。他最开始在皇甫庄见到《毛诗品物图考》时,喜爱极了。之后他积攒了钱到书店去买到一部,爱不释手,偶尔发现有点墨污或别的小毛病,就觉得不满意,赶快拿到书店里去换,换了好几回。最后惹怒了书店的伙什,人家嘲弄地说:“这比姐姐的面孔还白呢,何必换掉?”

  这种刻薄的话曾使鲁迅很生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少年对书的痴迷程度。当他买不起书的时候,就自我动手抄,他从小就有抄书和描画的习惯,三卷《茶经》、《五木经》他都亲手抄过。

  那时他还在祖父的指点下,读了《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及其他许多古典诗词。祖父给鲁迅兄弟规定了读诗的次序:“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轼诗,笔力雄健,辞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清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在祖父的影响下,鲁迅除读了《诗经》外,还读了《楚辞》及陶潜、李白、李贺、李商隐、温庭筠、苏轼、陆游、黄庭坚等人的诗。小鲁迅聪明伶俐,很受长辈称赞。有一年正月,那时他刚5岁,过年的时候大人们在厅里打牌,有一位长辈看他可爱,就逗他,问道:“你钟爱哪一个人打赢?”

  结果鲁迅的回答出人意外,他说:“我钟爱大家都赢。”

  一句话引得大家都笑起来,连连称赞他,叫他“胡平尾巴”。这是一句绍兴话,意思是短小灵活,敏捷利落。

  鲁迅不仅仅聪明,而且勤奋。在三味书屋领悟的时候,有一次,正因早晨要去给生病的父亲买药,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他很后悔自我的迟到,就在桌子的角上,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用来警诫自我,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迟到过。一向到晚年,鲁迅还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并且在一次闲谈中告诉自我的亲人。这生动地表现了鲁迅自幼严格要求自我和认真领悟的精神。

  鲁迅的课本上全都是红圈圈,就是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认为写得好的。这是由于他思维敏捷,领悟勤奋,读书多的缘故。

  鲁迅对什么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并且酷爱自然科学。他最钟爱的是一本上方带有许多图的《花镜》书,这是他花了200多文钱买来的,里面有许多宝贵的栽培经验的知识,还强调透过人工培育能够改变植物的特性,宣传“人力能够回天”的思想。

  能够这样说,13岁以前鲁迅的生活是无忧无虑愉悦而愉悦的,这如同百草园、三味书屋、安桥头一样完美。世界还未将黑暗和肮脏的一面展示给他,他还是个在温暖与欢乐中过着士大夫家庭生活的少爷。他不知道这个社会除了衣食无忧,开心愉悦,还是一个黑暗的人间地狱,更不知道自我会为推翻这个世界而冲锋陷阵。

  参考二: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外婆家的故事

  看社(shè)戏

  这一年又到了演社(shè)戏的日子,村子里来了一个戏班子。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有的摇着乌篷(péng)船,有的步行好长好长的路,站到戏台前、挤在船头上、站在河岸上,兴致(zhì)勃(bó)勃地跑来看戏。但是快开始时,扮演“小鬼”的孩子突然病倒了。缺少一个"小鬼"的主角,戏就不能开演。怎样办呢?戏班子的人只好决定临时在村中挑选一个小孩来顶替。许多人都很迷信,听说要选人演"小鬼",都不敢让自我的孩子去。戏班的人十分着急。就在这时,站在一边的小鲁迅自告奋勇地说:“让我来试试吧。”鲁迅的外婆也迷信,坚决不让他去,还说:“你不能去演。听人家说,演了鬼的人天不亮回家,会生大病,甚至要死的。”鲁迅摇着外婆的手说:“不嘛,我要去,我要去。我才不坚信有鬼呢!那都是迷信。”外婆说但是鲁迅,只好让鲁迅去扮演“小鬼”了。

  鲁迅经过化妆,扮了“小鬼”。他和“大鬼”、“二鬼”、“男鬼”、“女鬼”们一齐手拿刀枪,调皮地敲着锣(luó),打着鼓,跑啊,跳呀,表演着。鲁迅胆子真大,表演得还真像呢!看戏的人们不断地给他欢呼。半夜回家时,他也一点不害怕,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鲁迅起床还是好好的,一点事儿也没有。

  “偷”豆的故事

  有一次,小鲁迅和伙伴们看完社戏,大家一齐摇着小船,唱着歌儿回家。已经深夜了,周围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大家又累又饿,不知道是谁出了个主意:此刻正是罗汉豆成熟的季节,船上又有柴(chái)火,咱们能够偷一点来煮着吃。大家听了纷纷赞成,小鲁迅也高兴着答应了。大伙立刻把船靠到岸边。岸上的田地里,乌油油的,到处都是结结实实的罗汉豆。一个小伙伴喊着:“阿发,这边是你们家的,这边是六一公公家,咱们偷哪一边的呢?”

  大家也都跳上岸,小鲁迅也紧跟着跳了上去。阿发一边跳,一边说:“让我来看看吧!”他一摸豆荚,大声得叫着:“偷咱们家的吧,咱们家的豆都可大着呢!”于是,大家立刻纷纷出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每人摘了一大捧。回头到六一公公家的豆田里,每人又偷摘了一大捧。

  回到船上,年龄大的去生火了,小鲁迅和年龄比较小的小伙伴就在一齐剥豆。没过一会,豆就煮熟了,哇,一阵阵豆香直往鼻子里钻,真香啊!小鲁迅和大伙抢(qiǎng)着把豆吃完了,擦擦嘴巴,摸摸饱饱的肚子,摇着小船继续回家!

  --------------------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生命。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正因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兄弟姐妹,一齐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能够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向读到17岁。在那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鲁迅以前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持续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礼貌批评”两类。鲁迅生命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此刻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好处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个性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生命。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正因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兄弟姐妹,一齐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能够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向读到17岁。在那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鲁迅以前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持续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礼貌批评”两类。鲁迅生命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此刻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好处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个性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参考三: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百草园中的故事

  捉麻雀

  冬天,百草园里到处都是厚厚的雪。小鲁迅就和小伙伴一齐扫开一堆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短的小棒支起一面大大的竹筛(shāi)来,下方撒(sǎ)上一些稻谷,棒上系(jì)1条长长的绳子,几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远远地牵着绳子,小眼睛紧紧地盯着地面,等着小鸟下来吃稻谷。等到小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小鲁迅将绳子用力一拉,便把小鸟罩(zhào)住了,大家乐得跳了起来。看,小鲁迅多会动脑筋啊!

  挖何首乌

  小鲁迅是个好奇的孩子。有一次,他们家有一个保姆,大家都叫她长母亲。长母亲告诉他,有一种植物叫何首乌,那但是十分珍重的药材。只要吃了长得像人形的何首乌就能变成神仙。小鲁迅听了,就在百草园中的墙根边,草丛里不停地挖啊挖啊,把整个百草园都翻遍了,差点把墙根都挖倒了!结果呢?什么都没挖到!虽然没有挖到何首乌,但是他认识很多的新兄弟姐妹,有会弹琴的蛐蛐,爱唱歌的油蛉

  (líng),还有有着好多脚的蜈蚣(wúgōng),还经常跟它们在一齐玩耍呢。

  浸西瓜

  夏天的天气好热,可家里又没有冰箱。为了能吃上又甜又凉爽的西瓜,聪明的小鲁迅请保姆长母亲找来一个篮子,把西瓜放进篮子里,吊着浸入井中,让西瓜在凉凉的井水中泡个澡。几个小时以后,再把西瓜捞起来切开。哇,红红的西瓜,咬上一口,甜甜的,凉凉的,真爽口啊!谗(chán)得小鲁迅吃了一块又一块。

  玩皂(zào)荚(jiǎ)

  百草园中有一棵高高的皂荚树,等到皂荚结果的时候,小鲁迅总钟爱跑到树下,拣起一个又一个的皂荚果,把它们放到水中搓洗,一个个小肥皂泡泡像一个个小气球,越洗越多,洗得手上,身上,脸上,全是肥皂泡泡呢!有时候他又找来皂荚树的皂荚核(hé),用小棒在中间穿一个洞,插上几根鸡毛,当做板球。拿着木板,敲(qiāo)着这个自我制(zhì)作的板球,在一边开心地玩耍着!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50字_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http://m.gxlzold.com/zhengnenglianggushi/26784/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凿壁偷光的故事|凿壁偷光的启示
下一篇: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西游记中的故事
Copyright 高兴励志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