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本常态什么意思_新常态是什么意思

正能量文章  点击:   2016-03-10

  参考资料一:

  新常态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新常态”

  解读:何谓新常态?《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一样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来决定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方法高度,证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取、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的文章给出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这次,恐怕回不去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直指:“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迎来换挡期,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理解采访时表示,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会呈现高速增长,但时刻不会拖太久。

  以平常心来看待经济增速放缓,首先要明白一个经济学原理――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未来一段时刻,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经济增长潜力受到劳动年龄人口、治理环境成本、消费者偏好、民资占经济比重等要素的影响。随着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费向服务性商品的倾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相应地,GDP增速也会有所回落。

  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转折性变化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方法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刻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9日在广州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解读:《经济日报》钟经文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能简单归于增速下降几个百分点,而是经济结构再平衡、增长动力实现转变等多方面表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称,与增长速度放缓相适应,中国经济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2009年-2014上半年消费和投资对GDP贡献率郑汉星制图

  而需求结构方面,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而出口则为负2。9%。中国外贸出口增幅已从20%以上回落至5%至10%的增长区间。刘世锦署名文章里展示出一个发展方向:“一个与过去30年大不相同的经济增长结构开始浮出水面: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更多地依靠内需,更多地从要素效率提升获取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也将趋好。过去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联,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GDP增长、就业增长、就业率三个变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联。同样的资金,投在基建、地产和重化工业所产生的GDP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小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有一组数据能够佐证:2012年,第二产业每亿元GDP吸纳就业980人左右,而第三产业达1200人。

  “三期叠加”时要持续“平常心”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方法机遇期的基本决定没有变,但应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重要方法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解读:值得关注的是,在提及“新常态”后,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持续方法上的平常心态”。如今,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方法机遇期,但也面临经济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尤其是当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这三方面相互作用后,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常态下,“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

  新常态下,“传统的手段不好用了”。过去,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宏观调控常用两手,一手是宽松货币政策,用以扩大贷款、刺激投资。此刻,我国的存量货币规模相当可观,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10。65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M2与GDP之比为1。95,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0。65,仅为中国的1/3。M2与GDP的比值越高,说明经济运转的效率越低――投入了超多的货币,却产出很少的GDP。

  应对新常态,首先要强调抢抓机遇。此刻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应对新常态,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应对新常态,如果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大发展。(中国经济网王敬文)

  参考资料二:

  新常态是什么意思

  习近平提出“经济新常态”是什么意思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决定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好处。而《人民日报》的三篇评论恰为人们清晰呈现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正如评论中所说,“应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用心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随着2014上半年重要经济数据的公布,舆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解读也逐渐升温。8月5日、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在头版位置刊登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系列评论,以《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和《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为题,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具体阐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资料和好处。

  今年5月,“新常态”第一次出此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方法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持续方法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4%。如何看待7。4%的增速?《人民日报》在系列评论中写道,“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还能不能继续持续那样的高速度?就应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忧患心’,又坚持方法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持续‘平常心’。”

  “新常态”下,我们国家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不再那么“执着”,但对发展质量却十分看重。

  《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正正因客观条件的变化,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联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决定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好处。而《人民日报》的三篇评论恰为人们清晰呈现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正如评论中所说,“应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用心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延伸阅读:

  新常态是什么意思

  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人民日报,2014年8月5日)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上)

  "适应新常态,持续方法上的平常心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方法决定,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方法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用"新常态"的视角看今年上半年"经济中考"成绩单,我们会发现许多令人欣慰的新亮点。

  --稳中有进。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这些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趋势在上半年已全面显现。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稳中有进。7。4%的增速虽有所放缓,在世界上仍是一枝独秀;与此同时,结构调整"进"在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消费贡献率不断上扬、东中西部发展更趋协调、居民收入占比继续上升。"稳中有进",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姿态。

  --调控创新。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忧患心",又坚持方法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持续"平常心"。另一方面,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不搞强刺激、大调整,而是坚持区间调控,调控定力更强;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坚持定向调控,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调控发力更准;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坚持"统筹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通盘思考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调控效力更久。"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改革红利。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这就要求我们透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补上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改革不彻底等体制机制"短板"。上半年,坚定不移地下好改革先手棋。简政放权改革大刀阔斧,财税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好戏连连,改革红利继续释放,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全面改革",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动力。

  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用心的。只要我们科学看待新常态,用心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再展新画卷。

  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人民日报,2014年8月6日)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

  上半年,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也呈现新特征。

  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的运行轨道。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适应新常态,应对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稳中有进势头,出现用心变化。

  --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可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更可喜的是,物价水平持续平稳,就业形势较好,民生继续改善,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在速度换挡期,我们既要走出高速纠结,又要持续合理的增长速度,让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空间。这样的经济增长,务必是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增长,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是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增长,是节能环保的增长。

  --调整虽然艰难,升级已成大势。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这些变化延续了近年来结构调整的用心势头,显示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结构调整不会一帆风顺,也会带来阵痛。我们要坚定方向,咬住青山不放松,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协同配套,尽量减少阵痛,争取结构调整效益的最大化。

  --调控虽然平稳,经济活力增强。上半年,稳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却没有采取强刺激的调控措施,宏观经济政策持续了连续性稳定性,坚持区间调控,突出定向调控,个性注重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增强企业活力,从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93。95万户,增长16。7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41个百分点。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新特征,新趋势。经济运行中呈现的新特征,证明中国经济正在走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路子。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已不再是昨日的故事,而是新的探索和创造。

  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人民日报,2014年8月7日)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下)

  上半年,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证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深刻认识新常态,用心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认识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还能不能继续持续那样的高速度?就应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会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转向创新驱动。正正因客观条件的变化,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正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面貌。

  --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是进步,新常态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上了大台阶,体量大了,家底厚了,百姓生活改善了,这天我们才能够用更大的力量,去做过去想做却很难做的事情,推动中国经济迈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个更大的台阶。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三期"叠加,矛盾交织,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隐患有所显现,但我们更应看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新四化"的不断推进,带给了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潜质持续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我们也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成长的烦恼"。

  --用心适应新常态。新常态有长期性,要求我们持续平常心。一是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放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需要持续方法定力,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轻易不搞强刺激,不踩大油门;同时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力求经济持续合理的增长速度,既但是速,也不失速。二是用心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新常态,新发展。应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用心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参考资料三:

  新常态是什么意思

  “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深刻的重要表述

  原标题:如何明白“新常态”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方法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持续方法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能够预见,将之上升到经济方法的高度,势必对中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我明白,持续方法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好动辄进行过度干预。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持续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速是适度的,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结构是优化的,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三是经济质量是较高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四是经济制度环境是有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经历了一段时刻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往往很难维持5%以上的较高水平。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在7%—8%区间的时刻已经有两年多了。这是观察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中国经济之因此还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区域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所处阶段不一致,当部分地区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另一部分地区还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二是,中国实行的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各级政府凭借自身强有力的资源整合潜质和调控潜质,能够在必须时期内维持超出一般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当然这样做是有代价的,但有些代价不必须在眼前显示出来。

  然而,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目前更准确的阶段决定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只有当度过这一时期后,经济才进入新常态时期。全面改革是推进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基本途径。

  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保证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而是保证坚持全面改革以实现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问题。至于如何顺利推进全面改革,关键是将顶层设计与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按照依法治国的思路和方向,推进全面改革。

  为了有利于经济向新常态过渡,宏观调控应更多地顺增长,按照经济内在规律进行宏观调控,指标数字设计要更多地尊重市场,更多地设计指导性目标数字,更多地提出区间数字指标。同时,要从经济增长供给边“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上寻找新出路。具体说来,要全面推进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用心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世本常态什么意思_新常态是什么意思

http://m.gxlzold.com/zhengnengliangwenzhang/24634/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微信朋友圈怎么发长视频_如何看待微信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 华丽下的陈腐
下一篇:【立碑的碑文怎么写】碑文怎么写
Copyright 高兴励志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