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导演陈晓卿新作|没有陈晓卿的《舌尖3》:一场理所应当的口碑崩盘

正能量语录  点击:   2015-01-30

《舌尖3》在今年新年的时候正式开播,凭借着之前两部的超高口碑,大家都对这部充满期待,谁曾想第三步的评分这么低,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这篇见解一起欣赏!

没有陈晓卿的《舌尖3》:一场理所应当的口碑崩盘

-壹-

众所周知,《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了。

然后,也是众所周知,《舌尖上的中国3》的口碑崩盘了。

是真的崩盘,口碑打分都是崩盘。我们先来看看前两季的豆瓣评分:

《舌尖上的中国1》9.3分:

有超过70%的人都毫不犹豫打了五颗星,排名第一的热评是这么说的:

这片儿是海外党的地狱。

随即2015年,《舌尖上的中国2》上映,豆瓣评分虽然低了些也有8.4:

在这一季,导演陈晓卿的野心更大,不光是说美食,而是转向叙述美食背后的中国人和中国事了,所以热评第一变成了:

第一集就泪奔了,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尔后,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热度一再攀升,“舌尖”被称为中国纪录片第一IP、第一流量,据说没开播之前,许多地方名厨和大饭店就说了:一定要想方设法上《舌尖3》,捧着钱四处在北京找关系。

《舌尖上的中国3》和第一季不一样,开播之前,就是万众瞩目。

说实话,《舌尖3》并非不允许犯一点错,出一点格,其实只要保证水准不太跌,口碑就不可能扑街,《舌尖3》就像是知乎上的大V,出场自带1k赞同,可惜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舌尖3》被实名反对到没人赞同。

-贰-

《舌尖3》的豆瓣评分前几天是5.7,这几天已经一路跌倒了4.9,刚刚去看了眼评分,已是4.6,照这个速度跌破4分不是没有可能。

之前其实猜到,除非一些特殊情况,续集的评分自然都会比上一季要差一点。但是,我本以为应该是循序渐退,一部退一点,没想到到了《舌尖3》就“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底下的评论里也是吐槽居多,最有用的一条热评是这么说的:

严重怀疑是“8848钛合金手机”、“小罐茶”的导演拍的。

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吐槽,却正好命中问题的关键——导演陈晓卿。

-叁-

《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导演都是陈晓卿。这个有点黑又有点胖的中年男人,亲手缔造了一个属于中国纪录片的传奇。

聊到陈晓卿之前,我们不妨先说一说纪录片这个小众电影。

纪录片一直是属于很小众的范畴。之前有人直言:虽然中国电影总体上没有达到世界水平,但是中国的纪录片水准已经达到了。

这句话之前并没有太多人赞同,却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重回大家的视野。而去年大热的另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博物馆修文物》也是让人看到了中国纪录片的魅力。

这或许和陈晓卿密切相关。

陈晓卿从1991年开始拍摄纪录片,到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上映,他其实已经拍了21年纪录片了。

1989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的陈晓卿进入央视,1991年南方大水,他和另一个同事在来大水的村子里呆了一个多月,拍出了纪录片《孤岛纪事》,当时的台领导很重视这部片子,授意陈晓卿送戛纳电影节参展。之后的陈晓卿就一直专注于纪录片。

这或许和他上学时候的经历相关——陈晓卿上大学的时候世界著名的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因为拍摄中国为题材的《风的故事》来到中国,陈晓卿作为唯一的一名学生代表拿着自己的习作《战士从这里起步》,里面有一组拍摄战士哭泣的镜头,陈晓卿用了将近三分钟来展示。

伊文思看完只说了一句话:你为什么不把他哭的过程拍完呢?

这让当时的陈晓卿第一次感受到了纪录片对他的震动——不在于拍摄什么,而是在于对生活的记录。

在央视担任高级编辑只是陈晓卿的主业,除此之外,陈晓卿还是一个“半职业吃货”。

他在北京的文化圈颇有些名气,原因是因为,大家几乎都知道,陈晓卿几乎是一个人肉美食地图。一般只要把自己所在的地点和要求发给他,他总能在几分钟之内列给出自己的选择。

这或许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奥妙。一个狂热美食的纪录片导演,怎么会不想拍一部和中国美食相关联的纪录片呢?

-肆-

可是《舌尖上的中国》刚上映的时候并不被看好。它放在了每晚11点的“垃圾时间”,也几乎没有多余的经费来做宣传——基本完全靠自来水。

可,还是火了。

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平均收视率有0.5%,第四集的收视率有0.55%。

“超过了同时段的所有电视剧,基本和BBC的那些纪录片差不多了。”总导演陈晓卿在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语气平淡,可话语中的自豪溢于言表。

《舌尖上的中国》的爆红是从网络开始的。第一集的《舌尖上的中国》刚刚播出之后,立刻在微博上立刻引起了爆红。当时的和菜头发布了一条微博:

通缉令:

现通缉捉拿饭最鲜一人。姓名陈晓卿。主要饭醉事实:携众秘密制作美食饕餮大片《舌尖上的中国》,于午夜播放,影响无数节食空腹减肥熬夜男女,陡增半夜社会不安定因素。

该片内容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色香味形,扑面而来,诱惑之力难以抵御。节食男女,掩面午夜,硕胖之人,仰天狂欢。

和菜头一向挑剔,可这条微博却难掩欣喜之情。

除了高收视和好口碑,《舌尖1》创下了单集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销售纪录: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覆盖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仅如此,到了《舌尖上的中国2》出来,和菜头更是专门写了篇文章说陈晓卿。文章题目直接就是《饭醉通缉令:陈晓卿》。

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和菜头自来水,《舌尖2》和《舌尖1》刚出来时候不一样,还没播出就被几家大的网络平台抢了版权。

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2》收视率远超同时段的所有节目,不算整个网络平台的观看量,收视率达到了2.57%。

当然有质疑声。

《舌尖2》上映之后,里面那个关于自己陪子女上学煮饭,所以几年没有回家过年的母亲遭到了大家的诟病和质疑。也有人说,《舌尖2》不好看了,讲美食的东西少了,讲的都是故事。

在《舌尖上的中国2》,美食已经不再是唯一主体,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美食背后的故事,这也给陈晓卿带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可是,陈晓卿也很直白,当时面对这些声音,立刻就回应了:我本来想拍的就不只是一个美食片。

不论怎么说,《舌尖2》虽然没有第一季播出的时候那样惊艳众生,却实现了导演、供应商和观众的三丰收。观众满意、供应商赚的盆满钵满——《舌尖2》除了在广告营收上的收入过亿之外,仅仅靠卖版权就赚了8千多万,相比之下,3千万的拍摄成本虽然不菲,却也显得稳赚不赔。

纪录片就是烧钱的,这句话在《舌尖》身上并不成立。何止是不成立,《舌尖》上映后大家看到的是好评背后的巨大商机。

“舌尖”这个IP的马太效应也并没有停止,之后和《舌尖2》相关联的淘宝商品,商铺店家也是几度卖到脱销,相似的美食节目几乎成了“有策划案就能拿到钱的案子”,从冷门题材摇身一变成了影视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

而陈晓卿也实现了自身的诉求,真正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人也关于饮食的纪录片。

-伍-

2017年,陈晓卿从央视离职。

原因有很多,陈晓卿在离职前接受采访的时候已经初现端倪。

就和所有一部作品就大热起来的创作人一样,“舌尖导演”这个身份变成了陈晓卿的标签,到哪都是舌尖导演。

“我在微博上都不敢说话,我发一个儿子生日快乐,底下一帮人说:少废话舌尖3呢?我说一个我偶像谁谁谁,他们也是问我舌尖3怎么还不拍。”

“我其实是挺丰富的一个人,我一辈子也不仅只是有《舌尖3》这一件事。”陈晓卿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苦笑着说。

拍了20多年纪录片的陈晓卿,得到了绝大多数纪录片导演没有的荣誉,却也不能随心所欲想拍什么拍什么。

另一个原因或许更关键。之前陈晓卿的职务是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荣膺舌尖导演后的陈晓卿却因为体制原因不断受限。2016年他曾经说,如果想拍《舌尖3》的话,希望和世界各国的美食做一个比较。但这个想法现在看来在《舌尖3》中并无体现。

离职后的陈晓卿无疑更自由,他带着团队出来和视频网站已经谈好。

“估计还会拍美食纪录片,只是不会再叫《舌尖》了。”

在央视已经呆了30年的陈晓卿,临别的大礼就是《舌尖》。

-陆-

写到这里,很多朋友肯定会很奇怪:你不是说写一写《舌尖3》为什么会口碑崩盘吗?

怎么写到现在都是在写陈晓卿?

我一个朋友和我说,这个世界上的导演有两种。

一种是周星驰电影的导演李力持,这种导演只是贯彻电影,保证电影拍摄能够顺利进行的职务,是大内总管,但谁都知道,电影的灵魂是周星驰。

另一种导演是王家卫电影里的导演王家卫。同样一个题材,在王家卫手里就是《东成西就》和《东邪西毒》的区别。这种导演是整部作品的魂魄、脉络、精神,是独裁的君主和象征。整部电影都是导演精神的表达。

而陈晓卿,无疑是后一种。无论是《舌尖1》还是《舌尖2》,除了题材展现美食之外,更体现了陈晓卿这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甚至可以说,《舌尖》这个IP从头至尾,是陈晓卿对于生活观察的延伸,是很个人化的创作。

而《舌尖3》换了个导演。这次接替陈晓卿的导演叫刘鸿彦,而2017年接过《舌尖3》总导演的接力棒,颇有些救火队长的意思。

而看得出央视也是极力想证明,就算没有陈晓卿《舌尖3》依然会不错。这次播放的时间特意放到了春节后。播放的频道也从中央2套变成了1套和2套同时播放。

导演刘鸿彦也不是等闲之辈,曾经担任过汶川地震、澳门回归十周年、非典等多个重点新闻的策划和拍摄,纪录片方面也成绩斐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录片《鸟巢——梦开始的地方》就是她执导的。

可大家想看的似乎还是陈晓卿的《舌尖》。

《舌尖3》坦白说,我只看了一集。除了网上诟病的不止所云、镜头语言差、想说的东西太多,越俎代庖等常见差评之外,资料不详实,错漏百出也是大家吐槽的重灾区。文案、配音、选材似乎都不得人心。

在这当中,有一条评论特别扎眼:

不好意思。不及格。乱、没重点、没审美、没灵魂。

灵魂这个词有些虚无缥缈,却说出了真话。没有了陈晓卿加持的《舌尖3》当然没有了一脉相承的脉络与情怀,沦为了想说的太多、能说的又太少的庸品。

与其说,大家不喜欢《舌尖3》,倒不如说在《舌尖1》和《舌尖2》当中,大众已经接受了陈晓卿这个职业吃货对于生活和美食的态度。

说起美食,大家心知肚明的是,除了美食的热爱,大家更想看到的是美食背后承载的那点情绪。

陈晓卿——这个有点面黑的胖子,这个大家戏称的美食人肉地图,他对于美食的热忱和对于生活的探索,似乎才是承载《舌尖上的中国》这部记录片真正的灵魂。

唯独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美食与爱却应该是近义词。

中国人已经习惯把美食当做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国人心心念念的美食的灵魂。

这个灵魂,它纤细又博大,广袤又细腻,非真正热爱美食、热爱生活不能触及。

没有这个灵魂的《舌尖3》,躯体再美丽,也不过是一句躯体,承载不了感情,也诉说不了生活。

而这样的《舌尖上的中国》,口碑崩盘才是理所应当。

舌尖导演陈晓卿新作|没有陈晓卿的《舌尖3》:一场理所应当的口碑崩盘

http://m.gxlzold.com/zhengnengliangyulu/14906/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送给男生的礼物】送给老公的元宵节甜蜜祝福语简短
下一篇:[最经典最短的退休感言]最经典最精辟的励志人生格言
Copyright 高兴励志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