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鲁迪洛尔|论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

爱情感悟  点击:   2015-11-11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论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论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

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多是揭示其悲剧性的命运,或蒙昧麻木,或自负空虚,或软弱顺从……总之,对他们的命运,作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发出呐喊,意在引起疗效的主意。

读鲁迅的小说,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悲剧性的人物,悲剧性的开端,悲剧性的收场,而且读后使人深感同情,而又强烈愤懑。正如鲁迅先生本人所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究其原因是鲁迅处在当时的黑暗的社会背景下,主要是为了曲折地揭示旧中国的贫苦农民、小知识分子阶层等在封建思想、官僚制度、等级观念等等的层层压迫下,所各自遭受的不幸命运和悲惨结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前后变革的不彻底性和旧中国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笔者试就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华小栓等几个主人公做以简析:

“阿Q”——是《阿Q正传》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连自己的姓名都不太清楚、且无家可归的无业游民。平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小说作这样的描写,就点出了他身份地位的极端下层性。

他一贯信奉精神胜利法,既自负,又自尊。当别人欺负他、打他时,他说这是儿子打老子,而当人家寻机叫他“懒头”,又进一步嘲笑毒打他时,他便又喊“我是虫蝥,不是人”,过后精神又忽而一轻松。

他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当时未庄来了一伙白盔白甲的革命党时,他情绪大增,便发出要革一革这伙“妈妈的”命,很是兴奋一时,也思虑得很多……但当赵太爷家遭劫不久,他又被不明不白地抓走了,最后竟糊里糊涂地送上了断头台,临刑前还推测“大概这命是要送一回的?”

从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来看,想革命、想进步、想自尊、想走上正轨,但各种客观事实的不平衡、不公正和偏见,造成了他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合法的或是可笑的事来,这便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主人公悲惨命运结局的主要根源。

一、描写很传神,富有特点

阿Q是一个连姓名籍贯都有些渺茫的流浪雇农,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更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职业,靠给人家做短工度日。

他很自负,所有未庄的居民他全不放在眼里,进过几次城,也不把城里人放在眼里;他又很自尊,别人打了他,他便说这是:“儿子打老子,世界真不象话!”后来挨打时竟逼着叫出他又是虫豕,给人家碰五、六个响头。过后又似乎心满意足地得了胜利,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状元不也是第一么?

他又颇能健忘和受屈辱,也好欺软怕硬。在受了假洋鬼子、王胡等人的欺辱后,反过来又见软的欺,遇到了小尼姑,他便呈起能来,以前所受的屈辱全都忘却,之后又寻吴妈,若出祸事,连自己本应有的短工活也都丧失,被小D替代了。

当革命的消息传来时,他又非常想“革命”,又瓢飘然地想了许多。其实阿Q所谓的“革命”,正如毛主席所说:“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但即便是这点要求,假洋鬼子之流也还是不准,最后以赵太爷家遭劫为由,将他抓去,糊里糊涂地被枪毙了,这就是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悲剧结局。(因各种因素未完稿,待后再写)

 

伦鲁迪洛尔|论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

http://m.gxlzold.com/renshengganwu/21753/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当贝市场】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下一篇:【国家为什么恨90后】为什么很多90后愿意进厂做三四千工资的工作?真实原因太伤人
Copyright 高兴励志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